船王故事系列之三 | 从木匠的孩子到海上的皇帝

学习

体验

蜂群

拼拼

LeanCode

船王故事系列之三 | 从木匠的孩子到海上的皇帝

系列故事之三,跟大家讲讲中国台湾的船王,张荣发。


年少的时候,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船,是张荣发最大的愿望。


出生于台湾省港口城市基隆的张荣发从小在海边长大,在基隆,几乎家家都讨海为生-不是捕鱼,就是上商船。


不过张荣发的父亲只是船上的木匠,薪水微薄且常年都待在船上,家境非常清苦。然而,张荣发并不屈折于困扼的环境。他自小就决心绝对不会甘于现状,有着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梦。


在张荣发1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日本征召入伍而死于海难,7个子女全依赖寡母抚养。


然而,张荣发表现出不屈服、不低头的骨气,靠着打工挣学费的他从台北商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就跑到海运公司当了一名基层职员。


少年气盛的张荣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最早当事务员,一步步升为事务长、二副、大副,最后升级考到航长执照。


这些坎坷的经历,对张荣发日后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60年代初,张荣发抓住台湾经济腾飞的机会,创办了长荣海运。


当时的他只有一艘船龄20年的旧船,而且一开始就跑其他人不敢跑的中东线。当时中东航线并不热门,有人好言相劝,不要开这条航线,因为远东运费同盟的船舶公司已准备联合对付新加入的公司。可张荣发偏偏不信这个邪,坚持一定要开。


于是,这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仅依靠一艘二十年船龄的杂货船,从第一条航线“中东航线”起,就开始挑战当时把持着海运业运输龙头的“运费同盟”,挑起了海运的价格战。


然而长荣海运第一次的首航就面临无货可载,船只故障等等的事件发生,长荣海运寸步难行。资金链的短缺,远东运费同盟的打压,几乎把刚刚起步的长荣海运扼杀到摇篮之中。


上帝会照顾积极努力的人。


创业起步时的种种挫折,并没有打倒张荣发,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战斗意志。就是因为这样不屈的意志力,得到了日本的“丸红商社”慧眼识英雄,源源不断的给长荣资金上的帮助,这才使得长荣一步步的站稳脚步。


而在这段期间张荣发意识到“定期化航线”和“充足资金链”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其发展,并且开始不断的扩充船队。


在之后的经营中,长荣海运始终提供完善的运输服务品质,渐渐获得货主的肯定与支持。


70年代末是世界航运的黄金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造快速、经济、安全的集装箱轮船。为赶上世界潮流,张荣发决定发展集装箱。


1975年,长荣海运公司的第一艘集装箱船下水,首次远航台湾至美国东海岸的定期航线。正当石油危机冲击全球,海运市场锐减之际,长荣海运却以周全的准备,正式开辟远东-美国东岸全货柜定期航线的先河。


随后的十六年里,张荣发凭着不服输与信用第一的个性,不断扩充自己的海运版图。


1984年7月,长荣海运更开辟了史无前例的环球东、西双向全货柜定期航线,奠定长荣在全球货柜船业务的领先地位,其船队规模此后一直居于全球货柜船队之首。而张荣发更是全球第一位挑战全世界最强悍的远欧运费同盟,切入大西洋航线的船公司负责人。


就是这种勇于突破、开创新局的企图,让张荣发个人和公司能够从默默无闻,发展至今日拥有了国际级地位的航运公司。


这样的国际级的地位背后,除了日本的“丸红商社”的金融加持,还有创始人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足以可见,资金链+创业精神,是航运事业版图缺一不可的要素。


每一个“船王”的故事都说明,航运事业这种重资产的行业,始终离不开充足的资金链支持。资金在航运版图中得到了收益回报,而航运行业也借助着资金的推力,一直扩充完善和提供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