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报道 | 千聊创始人朱峻修:做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它是要高于用户的
11月17日,由群蜂社已投企业千聊发起主办,联合BAT及微信生态下的知识服务头部平台和机构,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女性知识服务行业峰会”在京召开,从内容趋势、平台政策、做课方法三个角度,给广大的知识服务从业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文章主要内容来源于千聊(微信公众号:qianliaoEdu),图文整理:王晓娟。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会议旨在为中国女性知识服务行业搭建一个可深入讨论交流的公共平台,共同探讨2018年度中国女性知识服务行业的重要话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邀请了泰和资本合伙人蒋科、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东方风行传媒、星创投创始人李静,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百度百科&百度经验首席架构师杨明璐,网易传媒文创事业部总经理刘晶,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在行联合创始人朱晓华等45位嘉宾做了深度的分享。
以下为千聊创始人兼CEO朱峻修的主题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今天是1000人的会场,我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讲台上。作为一个两年半前在广州创业的公司,来到这个国际大都市,我们刚刚毕业的时候,都认为北京是国际大都市,现在在五星级的会场里面,非常激动。

昨天晚上我们跟一些行业里面的优秀内容制作人和内容制作品牌,有一个聚会。在这个聚会里面,我们一直在感恩,感恩我们来到了这样一个行业,让我们成为了这个行业里面最早的参与人。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可能要以十年来看的行业。
今天我的分享也是作为千聊做了一年的课程以后,输出一本叫做《千聊的课程研发手册》,这本课程研发手册和刚刚讲的有什么关系呢?是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们一共参与过分发以及制作,制作了120门课程,参与了3000门课程的分发。从这些课程里面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千聊一直扮演的角色是行业里面的连接者,我们连接用户、知识工作者、内容创作者,连接知识内容提供的品牌,我们把这本课程研发手册联同制作的经验,打印成了小册子,放到资料袋里面。
我今天讲的是上面的部分,我们稍后由另一位内容制作人,对第二部分进行阐述。希望我们的这些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
我先介绍一下千聊,千聊到底是谁?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必须要想明白的事。
1
和知识做朋友
对知识的三点理解
我们看到很多这个行业的老大哥,讲“知识就在得到”,还有“听见真知”。千聊的口号叫做“和知识做朋友”。怎么想到这句话呢?在我们做知识服务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了三点对知识的理解。
第一,我们认为知识一定不是卖焦虑,我们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有了学习的习惯。他们开始习惯通过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坚定的认为这会是一个十年的行业,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会从知识焦虑者向智慧心性者来转变,所以知识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朋友是一生陪伴着我们的。
第二,我们认为提供的内容和用户之间它应该是共情、平等的,不应该有过于强势的观念,不应该居高临下,所以知识也和朋友一样。它和我们是相互协助的,我们可以从知识当中按照习惯、按照需求来吸取这些知识,而不是一个被动学习的概念。
第三,我们希望能够还原知识的真实面貌,不做主观过度加工的解读。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个Slogan:千聊和知识做朋友。这是我们对于知识的态度。
2
对于知识服务
用户价值的理解
第二点分享一下知识的价值是什么,这里我们也提出了三点。
这三点我觉得感受越来越深刻。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原来我们的内容习惯都会去迎合用户,但渐渐发现做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它是要高于用户的。
简单讲也就是不能取悦于用户,我们要给他/她好东西。用户迟早有一天会发现,你给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而不是你给的东西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第二,我们发现知识开始出现信用化。知识品牌会逐渐褪去华而不实的内容,剩下只有信用的流量。或者说是这些有信用价值的内容,它带来的影响,才会在时间内沉淀,它比爆款要更加有生命力。
在千聊有大量涌现上腰部内容,它们是具有穿越时间的能力。我们发现这些内容口碑非常好。他们没有10万单,在2万、1万,五六千的都有,但是这个内容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千聊的H5的首页里面有一个评价功能,上面的评价每一条都是真实的,大家可以去检验。我们发现5分的,每天在增加评论的,就是那些有信用化的内容。它们销售数据不一定在一开始就表现得很优质,但慢慢地,效果会起来的。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基于前两个来说,我们认为用户黏性要高过于用户规模的。就是真正有深度的用户有多少呢?这才是这个行业要去追逐的目标。这三点是我们对于知识服务、用户价值的理解。

3
成为知识服务每个人
可确定性的依赖
分享一下千聊在知识服务当中的角色。我们自己写了一段话:千聊是知识服务的连接者,赋能者和价值创造平台。为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和终生学习者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和体验,成为知识服务每个人可确定性的依赖。
我们最重要、最重视的就是后面这七个字“可确定性的依赖”。无论是千聊的工具,还是千聊的内容,信用化、用户黏性包括高维用户,都表现在这七个字上。
我们能不能给到用户一个让他们拿在手里、学习完内容,真正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服务,千聊在这里面最终的结果应该是这个。我们将从连接者、赋能者和价值创造者的角度去入手,去做这件事情。
4
千聊作为连接者、赋能者
和价值创造平台的价值
千聊希望能够和广大的内容行业的工作者,我们一起来努力,去达成这个方向。我们的赋能在过去一年里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所以我们作为连接者、赋能者和价值创造平台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赋能用户就不用太多说了,我相信在今天大浪淘沙以后,还能够依然坚定在这个行业里面,一定也是看到了这样的特点。
这里一句话挺有意思的,为用户交付具备可能性、可依赖、符合用户正向自我期许的知识服务产品和体验。我觉得这里有关键词,正是我们刚刚分享的可依赖,还有就是符合用户的正向期许。
第一个点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就是比用户自己更懂自己,帮助用户知行合一、解决问题。这是下一步,我们对于知识服务的用户价值的努力方向。
对于知识工作者,我们永久性开放工具能力,内容理解能力、数据能力、用户连接能力。让知识工作者和用户建立真正可持续互动的关系,以形成信用化。也就是千聊在这里的角色。
我们还是做幕后的,希望让我们的知识工作者和用户之间,相互之间能够建立持续互动的关系。我们把对于如何去帮助知识工作者,让知识工作者和用户建立持续互动关系,规划了几个重要的工作,现在把这几个重要的工作跟大家汇报一下。

5
让知识工作者和用户
建立持续互动关系
第一件事情,我们开始希望能够做消费者信用化机制驱动的内容组织平台,也就是千聊上的内容推荐和内容组织,其实从现在开始,可以看到这里面截了几个课程。有一个写字课、记忆力课、写作课。
我们在平台从是可以看到课程的评论和评分,这将会成为我们内容推荐最核心的一个机制。所以也欢迎大家的课程来到千聊,连接用户的参与,来看看、校验自己的课程。
第二件事情,我们最近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内容小分队,开始推出一个品牌叫千聊精造。我们希望能够和想要做最一流内容的老师或者知识工作者,包括做成品课程知识服务的内容方,一起打造能够IP化的产品课程。这是我们的第二个举措。
第三件事情,这是2019年千聊工具版的中国方向。我们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推了一个千聊的工具版,目前在4000到5000之间的用户数量。

我们并没有放大这件事情的原因是在去年我们向消费者提供这种知识产品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变成了两个解决方案,这两个解决方案将在2019年的时候推出。
千聊的工具版会升级成两个,第一个就是做精准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也就是我们会理解客户,提高用户黏性,做信用化的内容。所以产品的工具方向,开始提供精准的用户行为分析的能力。
第二个能力,千聊先自己去验证,同时开始摸到了一些机会,应该说这个工具的方向开始做帮助用户从知道到做到的工具系统。下面有一个例子,是一个测试产品,我们做了一个《7周定级销售特训营》,收费在499,目前1000多单。它的课程完成率非常高,有90%,好评度给到了90%,它没有做评价功能。我们认为这是接下来符合知识服务方向的走向,两个工具的能力升级。这是在工具上,我们所提供的能力。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做网络化的发行渠道,2018年把结构搭出来,2019年将会在这个上面有一些投入。
千聊现在有三个渠道知名度高一点。由我们的平台,包括公号矩阵和千聊APP、千聊H5,还有一块就是珊瑚计划。尤其是在2018年的下半年,它的成长非常快速,也成为很多行业参考或者学习的一种内容发行模式。
我们去年推出了知识通,所以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也会把知识通、珊瑚计划和平台变成统一的网络化的发行渠道,我们把这些叫做优课联盟,把优质课程和这些渠道做连接。所以这四块是千聊的四个重点角色,我们做了这四个工作。

6
知识服务行业
用户变化趋势
分享一下基于千聊过去一年的数据,可以看到知识服务行业的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我们发现30岁以上的女性,成为了知识付费的主流,其实我们不想叫知识付费,应该叫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的主流女性,人群开始出现了下沉迹象。这里面有一些数据,这是在千聊里面的平台运营的付费订单看到的数据,71%是女性,在女性当中已婚占了85%。

第二块,这是一份样板的调查,发现这部分用户里面,年龄30到39是最大的人群,第二大是40到49,再往后才是26到29。而且这些用户已婚以后,大部分有小孩,小孩在读5岁到10岁之间。这是在年龄和性别上;
其次我们开始发现在低线级或者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在明显增多。在千聊的订单当中,有40%来自于这部分用户,这也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家庭学习成为女性的主流学习场景。家庭学习的概念,一个是角色。在角色当中有两个,确实普通员工还是最多的。第二个角色和第一个角色有一定的重合度,很多就是家庭主妇。纯家庭主妇有19.56%,这两个人群已经占了40%多了。
我们发现企业普通员工和家庭主妇的比例比较高,再往后就是本科学历以上的人群挺高的,还是很头部,占了40%。本科及以下的学历,在千聊的付费订单当中占了60%。所以这是第二块的发现。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看到的现象,差不多晚上7点到9点,是订单数、用户时长、用户访问人数最高的时候,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现象。

洞察三,内容刚需、高效学习、贴身内容是用户主要消费的内容形式或者内容属性。我也觉得知识服务一定不是焦虑,它是能解决一定问题的。这里面我们对7000多份问卷做了分析,调查消费者购买内容的动机,发现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购买动机最高。
其次用户会关注她能够碎片化学习,也就是知识付费还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体验,所以音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第三,也是很多女性的特点,女性比男性更加优秀,尤其是三四线当中。我自己也访谈过十几个用户,我们发现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她是非常正能量的。老公在外面有很多问题,她觉得自己要通过学习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我们访谈的用户当中,有一些目前还没有消费体验,这也是我们特别注重女性的原因。他们会认为它们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是它们行为上的特点,这三点是我们做知识服务里面内容和三个方向。
7
伴随式的课程服务
影响消费者购买
我们刚刚讲了,学习体验确实是很重要的一种内容,所以伴随式的课程服务,是女性选择课程的很重要原因。这和男性的学习平台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女性的知识服务和社群的结合、服务的结合,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她们认为有伴随式的服务,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也是推动她们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在千聊里面做了一个偏女性销售的训练营,是为了测试训练营,了解这种产品的特点。我们发现训练营有一个特点,它带给用户的价值和服务价值是在一个层面上,会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所以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内容课程,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内容有干货,干货拆解下来发现层次分明、有方法论、有知识密度。它其实比讲师是不是权威,或者讲师是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更加重要。
千聊也尝试过内容和老师没那么匹配的现象,如果在内容上功夫足够深的话,用户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也是知识工作者的一个福音,这不再是一个大V驱动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于内容的理解、对内容的雕琢,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是行业的福音,是更健康的。然后讲师的专业性和配套服务,这是用户购买时候的两个因素。
洞察五,社交分享是课程传播的主流路径。在微信生态里面,微信生态占了知识服务非常高的比例。所以依托于微信的能力,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发现。
一个很大的特点,千聊的课程里面有百分之二十几并不来自于用户访问之间的购买,这30%就是在朋友圈或者群、消费者消费的购买。这里面可以看到,在7000多份问卷当中,被动推送购买占了40%,朋友圈购买占了35%,来到平台主动搜索是18%,其他方式是7%。

8
女性的核心消费品类
职场、生活、亲子、健康
有哪些品类是女性的核心消费品类呢?职场、生活、亲子、健康,目前来看职场还是最大的。这里的职场是泛职场,一块是硬实力,就是专业技能,像Word、Excel这种。一种是软实力,比如沟通力、学习力。其次还包括有励志、人生逆袭的。
第二个品类里面,今年开始发现生活品类,我们整理数据的时候,发现瑜珈的学习、写字课,这在原来的过程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里面,觉得这是比较小的事。但我们发现这里面有潜在的可以规模化的市场或者需求,类似于女性的垂直生活兴趣,包括烘焙。其次是传统的大品类,像亲子是一个比较大的品类。
健康品类也慢慢在崛起,千聊评审的时候有内分泌课程,我们发现做测试和调研的时候内分泌课程需求都是非常高的。还有一个目前还空缺,如果大家有兴趣大家可以做,就是乳腺的保健,这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课程。
我们发现健康也是女性消费的主要品类,这四个品类是我们观察到的方向。亲子和教育我们就放到一起了,这差不多是平台数据的具体比例之间的区别,所以职场还是非常大的。

9
做自己的内容
与腰部用户合作赋能
千聊是在2017年10月份开始To C,也开始真正做内容。我们发现超级用户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复购。在收入里面,购买五次以上的用户占比33%,当然它的绝对值偏少,但是从收入来讲他的占比非常高。
我们还统计过买过20次以上的用户,二次用户占比很惊人,二次用户占了收入里面的8%到9%。这是一个很健康的表现,支付越来越由内容本身的质量驱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地知道他要买什么,这对于行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是一个福音。
在千聊这两年半里面,这是我们一个笼统的数据,有120万的讲师。我们的页面触达过的用户有2亿,我们的工作从课程的讲授工具、课程合作、内容服务、分发能力,我们和行业里面的讲师知识工作者都在陆续展开这种工作。

我们的核心品类没有太多抽象话题,都是非常具像的话题。我们把具像话题的品类,叫做“腰部内容的创造者”。我们和3000门课程有过合作,或者它上架我们平台、参与过知识通,我们自己做了120门课,这是我们的内容团队精心打造的。
这些参与合作用户,总共有800万订单。像博闻和我们的合作,也是受益很深的。我们的APP、直播中心、公众号矩阵和珊瑚、知识通,这是我们几个分发渠道。这是过去几年的几个笼统数据,驱动我在这个行业特别想深入做,也是我最近对消费者沟通当中一个特别大的感受。

10
只为好课服务
向所有的好课致敬
今天这个会场是爆满的,我们这些人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走向。请允许我代表向所有的好课致敬。这个行业就是被好的内容驱动着,如果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多、这样的课程越来越多,坚定以用户价值为核心追求的创业者、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这个行业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大行业。
我这里有一句自己的感受,我以前是做产品经理的,我发现做产品经理和做课程有一样的感受,就是对用户的爱和呵护,用户一定会感受到。
你为每个课程花的每一个心思,用户通过对你课程的学习和对课程包装的理解,通过学完以后停在脑子里的东西,你所有的用心,他能够连接得到。
所以今天在座的知识服务的投资人,有内容创作者,有内容品牌的经营者,也有平台像在行、有书,都是垂直化、有分发能力的平台。大家应该一起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好课上,我们只为好课服务、只为好的内容服务,我们这个赛道或者这个行业必将放大。所以谢谢大家创造了这么多好的课程,向所有的好课致敬,谢谢大家!
【花蕾报道】
群蜂社投资的项目,相当于一个一个有待绽放和结果的花蕾,群蜂为其传播花粉,收获蜂蜜。花蕾报道就是向蜂友们播报被投企业近况的一个投后管理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