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深度游学之旅(一)
文字:刘森;
图片:王戈。
12月4日到12月11日,我参加了“享投就投”与“知以”公司组织的为期八天的以色列深度游学之旅。以深入了解以色列的社会环境,全面考察以色列创业生态,并与“享投就投”团队一起拜访拟投资企业,以及“享投就投”的合作的机构。同时,我们还游览了以色列的名胜古迹,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以色列是一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国度,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被称作应许之地——与神最接近的地方,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这里更是智慧而顽强的犹太民族的故乡:教育、科技、医疗、农业、创新创业,样样世界领先;这里因民族与宗教的冲突而内外纷扰,却能在纷纷战事后一次次重建并迅速崛起……

当我们临行前再次打开地图时,围绕在以色列周围的是: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
是的,这是中东!
我试图努力在脑海里搜索中东的印记:战争?石油?宗教?政治盟友?
我们不了解中东!
我们真的要在中东这个战区来投资吗?
弹丸之地——何以惊世骇能
“一个新生的以色列的种子萌发于一个被驱逐的民族的想象力。而这段被驱逐的时间极其漫长,达2000年之久。驱逐使犹太人失去了故土,只留下祈祷。然而,正是持之以恒的祈祷孕育了犹太人的希望,维系了犹太人与祖辈的土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以色列的建国,人们将这一伟大的祈祷植根于一片小小的土地之中。这片土壤倔强不屈,然而这里的环境却充满仇视。一路从埃及到以色列,我们穿越了茫茫荒沙,回到了沙漠之中的家。我们必须从头再来。作为一个贫困的民族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我们必须在贫瘠中发现财富。
我们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资本就是人。这片不毛之地不会折服于金融发展,而只会折服于索求甚少、勇于开拓的人们。他们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基布兹(kibbutz,集体农场)、莫夏夫(moshav,土地私有、个人劳动、共同销售的农业合作居民点)、建立了城镇和定居点。他们开凿挖掘、辛勤劳动,对自身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是,他们也憧憬着、开创着……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民族,然而,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当发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时,他们转向了科技与创造。
基布兹成了孵化器,农民成了科学家:高科技在以色列萌发于农业。尽管土地面积小,水源有限,但是以色列仍然成了农业领头羊。在许多人仍旧错误地认为农业就意味着科技含量低的同时,以色列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其中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95%。
充满敌视的环境并没有消停。在过去的62年间,以色列遭受了7次攻击,并处于层层外交和经济封锁之中,同时缺乏其他国家的兵力援助。我们战胜大量高端武器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勇气和技术占得先机。
以色列所孕育的创造力与我们国土的面积不成比例,但却与我们面临的危险相当。而且,国防安全方面的创造力为民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军事发展往往具有双重目标。例如,航空技术既能够运用于民用工业,也能运用于军事工业;两者携手并进,成为科技的孵化器,让许多年轻人能够接触到精密的设备,并获得管理经验。
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以色列总是显得很小,所以,我们不会成为很大的市场或是发展非常大的工业。尽管大可以创造规模效应,但是小也带来了发展高精尖的良机。以色列唯一的选择从来就是创造性地追求质量。”
这段来自于一生致力中东和平进程垫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为《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所作的序,或许给了我们些许启示!
神秘国度之初体验


12月4日,我们20余位会员分别从北京、上海、香港陆续飞抵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国际机场,正式开启近距离接触以色列人文、科技、医疗、宗教、历史、教育的深度游学之旅。


清晨,一下飞机我们得到了以方合作机构的热情接待(品尝到美味的“圣地七果”和“第八果”的蜜枣、无花果、杏),也让我们十几个小时长途飞行的疲惫一扫而光。


从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到达酒店稍作休息后,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自由行程:我们选择从入住的希尔顿酒店出发,沿特拉维夫雅法海滨长廊步行至Jaffa古城。


特拉维夫滨临东地中海,50余平方公里,人口40万,以色列第二大城市,被认为是以色列最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以及所谓“硅溪” 地区的心脏。该市具有活跃、摩登、世界主义的特征,被公认是以色列的文化之都。

沿途风光旖旎、城市井然、餐厅温馨,并未给我们沉重感,反而多了一丝惬意。



特拉维夫雅法是以色列国的缩影,像多数以色列大城市一样,在这里也同时居住着犹太、阿拉伯两个民族。
关于这座合并的城市在近现代的一段历史是这样的:
- 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建议雅法(当时人口为10万,包括3万犹太人)归阿拉伯人所有;特拉维夫(当时人口23万)归犹太人所有。
- 1948年,以色列军队占领了雅法,城中的阿拉伯人纷纷逃亡。
- 1950年,特拉维夫将雅法老城兼并,取名为“特拉维夫-雅法”并沿用至今。




战场上的企业家
途中随处可见的女兵,以色列国小人少,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度,不仅男子,年满18周岁的女青年也应服兵役2年,他们认为服兵役是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在以色列,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在学术上的经历比不上其在军队的经历重要。在求职过程中,每次面试必问的问题就是:你在军队哪个部分服役?
服兵役代表着什么,我们来看看《创业的国度》中的一段描述:“这个时候,这名连队指挥官所面临的麻烦数都数不清,而且你不可能指望能从书本中找到解决的办法。面对这种复杂的状况,指挥官回到基地,他的战士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看着他,他自己也感到有所不同。他正在前线—要为那么多人的生命负责:他的战士、巴勒斯坦学生、记者。看看,他不能征服整个东欧,可他必须想到一个办法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而他才仅仅23岁。”

世界闻名的农业技术
上图就是我们在道路两旁拍摄的目前世界各地推广应用的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由于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每年4-11月,几乎无任何降水,全国境内无一条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是真正的水贵如油的国家。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全国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四通八达的地下输水管道供给,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的肥料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我们在特拉维夫沙滩上,身后就是地中海
雅法老城
这座有4000年历史的老港口如今成为特拉维夫著名的艺术区。沿山而建的房子全部由巨大的岩石砌成,墙壁上开出各种颜色与形状的门窗,旺盛的开花植物爬满了石头缝隙以及人家的阳台,蜿蜒的小径在阳光里闪闪发亮。巷子里到处挂着现代艺术画作,房价也是全城最贵。


中午时分,我们达到了老城,选择了这家餐厅就餐(我们一边点餐、一边剥餐厅提供的餐前新鲜柑橘,以色列农业世界闻名,柑橘更是连续多年销售量占全球市场最大份额)。


老城里穆斯林宣礼塔不时发出悠长的唱经声

从老城眺望特拉维夫全市


我们行走在老城中、乐趣亦不少

老城一家cafe

我们在老城中

古城中一家原创画馆(类似的原创饰品、订制皮具、精工手表、阿拉伯布料地毯等店铺有许多,而且品质不凡)

早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就成为地中海岸的著名港口,在雅法天然港的上面,有一座37米高的山丘,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公元前18-16世纪人类居住的遗迹。

我们在夕阳下秀美如画的地中海沿岸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初体验了这个神秘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