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抢先看 一位心内科医生的成果转化初探索

学习

体验

蜂群

拼拼

LeanCode

创新大赛抢先看 一位心内科医生的成果转化初探索

本文选自公众号:医学创新评论,作者:王方怡

是关于群蜂社医学顾问彭宇程的报道。



当许多医生还在研究如何规避下腔静脉滤器(IVCF)带来的并发症时,一位来自广东省江门市的医生却在探索如何制造出“完全可降解腔静脉滤器”。


这名医生叫彭宇程。

过去50年来,IVC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收获显著疗效的同时,永久性植入IVCF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于是,国内外学界不断改进,临时性IVCF和可回收性IVCF成为主流选择,但仍面临复杂的后续问题,包括需进行二次手术、部分滤器回收困难甚至导致回收失败等。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宇程决心“直捣黄龙”,将完全可降解材料用于IVCF制造。“其实国内外都有团队做过探索,但受限于材料特性,还没有人能研发成功。”彭宇程说,虽然大家都知道完全可降解材料最好,却做不出来。





一路比赛 一路成长


自2014年开始关注这一临床问题,彭宇程真正迈出步子,是在2016年。

那时,“双创大赛”在国家的大力鼓励下,影响力渗透各地的医疗机构。彭宇程所在的医院也毫不例外地接到大赛报名通知。这让彭宇程觉得,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迅速组建团队、注册公司,2016年,他开始带着“完全可降解腔静脉滤器”项目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创新创业比赛。



对于彭宇程而言,参加比赛不仅能增加团队的紧迫感,加速项目落地,还可以在比赛中结识人脉与资源,而这一点对于项目的推进显然十分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彭宇程带领团队,首先突破技术关卡。

与市面上由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的腔静脉滤器不同,彭宇程团队选择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可在PE高危阶段置入,在渡过急性期后自行降解消失;并通过与深圳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使该材料具备可调整降解时间的优势,以控制其在常规治疗期内正常使用。不仅如此,该款产品结构简单、置入方便,性价比更优。

目前,该款“完全可降解腔静脉滤器”的产品原型已完成初步动物实验,公司也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新要求,彭宇程决定将公司重新在深圳进行注册。“公司现在需要一个更高的起点,而深圳有更多的产业配套,也能吸引更多人才。”

使命在肩 路径初探


其实,2016年对彭宇程来说,还有另一番意义。

在心血管领域每年最重要的大会之一——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下称东方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号召年轻医生加入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的培训学院。这让彭宇程颇受鼓舞。

“当时我刚刚开始做创新项目,特别需要培训,学习一名临床医生如何进入一个跨界交叉的领域。”于是,彭宇程成为了CCI第一批学员之一。

彼时,是CCI成立第二年。

葛均波当时在东方会上说:“希望通过CCI平台,在医生中更多地倡导创新理念,从而孵化出一批可以造福行业和患者的创新产品。”

正如葛均波所倡导的,彭宇程在CCI平台收获良多。他结识了一批同样热爱创新的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家,更是在自身项目谋求转化的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资源及渠道。“幸好我遇上了CCI这个平台,如果仅靠我自己的朋友圈,去哪里找到各行各业的专家呢?”彭宇程直言,CCI的老师和同学们“帮了大忙”:学到了医学以外的成果转化知识,包括专利申请、临床试验设计、创业与融资路径等;还参加了CCI举办的创新产品大赛路演,并由此获得多家投资机构青睐。



不仅如此,作为“CCI的第一批人”,彭宇程认为自己肩负一个重要使命——探索医工结合下的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模式。“医疗领域比较特殊,一个创新想法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交给专业机构来做,哪些自己把控,具体又如何保证合作效果,都需要摸索。”

这种摸索,外有国际经验,但少见国人成功实践。

医生创新 缺人缺钱?



相比而言,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医疗创新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配套机制足够完善。在以色列,当医生有一个创新想法后,会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推进原理样机的打造、产品策略的制定等,完备的配套机制大大提高其创新转化速度和效果。

而国内目前较为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个服务系统。在两年的探索中,彭宇程认为其项目推进仍然较慢,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即人和钱。

就人而言,中国的临床医生,尤其是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工作量较重,在手术、门诊、查房之外,额外时间有限。再加上配套平台的缺乏,医生基本上都需要自己去寻找人才、搭建团队、推进项目,因此整个过程非常缓慢。就钱而言,科研基金偏向基础课题,商业投资喜欢成熟产品,而处于早期阶段的应用导向的创新项目,夹在中间处境尴尬——钱从哪来?

总体来说,医生进行自主创新在国内仍是一件新鲜事。

多数医院还未建立起支持医生创新的机制,连知识产权所属关系都尚不够清晰;医院考核指标中并不包含医学创新成果转化部分,院长也缺乏推进动力。

但改变正在发生。

以前,每当发现临床上有哪款器械需要改进,彭宇程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厂家提出反馈意见,之后往往不了了之。而现在,彭宇程不仅在推进“完全可降解腔静脉滤器”这一创新项目,另一项关注心血管外周的创新项目也在酝酿中,“目前这个领域基本都是进口产品,国内实力较为薄弱。”

促进改变的原因,包括政策改革,也包括民间推动。

以CCI为例。在两年的运行过程中,共促成近20项产品在研,2家初创公司成立,成果可见。

就在2017年12月23日,为将创新转化服务推及更多临床领域,葛均波联合包括16名院士在内的40名全国学科带头人与33家大型研究型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

传承CCI的招牌活动之一,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将继续举办创新大赛,目前该比赛正在项目征集阶段。

从2018年2月11日至今,大赛已收到100余个创新项目申报。各地医生表现踊跃,充分展现了中国医生基于临床需求的创新激情。

彭宇程亦正积极备战。“我准备在这次大赛后,向外界明确公布融资条件和要求,真正开始商业化进程。